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


歷史之鏡(完整版)-談1980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 


本文亦發表於2019五月十二日的自由電子報


最近看到有些政治評論與媒體投書把民進黨總統初選「蔡賴之爭」比喻為1968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,並以詹森總統因內外交困,放棄連任,主張蔡總統面臨前閣揆的挑戰,做出放棄權力的高貴決定,這是錯誤的類比。實情是詹森健康有問題,不想死在第二任上,所以不競選連任。蔡賴之爭反而比較像1980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,愛德華甘迺迪挑戰卡特總統。





其實詹森總統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問題:他早在1955年就有心臟病發作,進行成功率只有50%大手術的紀錄;1965年得了急性膽囊炎,而且患了「術後憂鬱症」,幾乎要寫辭呈辭去總統的職務。到了196710月,總統夫人面對醫生警示他先生的健康情形時,幾乎脫口而出,總統擔心他會死在第二任上,已經做成不再競選連任的決定。





詹森總統的政績,如「大社會」、 「民權法案」等改革,是美國近代史傲人的一頁;成為他負擔,年輕人反對激烈的越戰,是兩黨的共業。他也不顧建制力量的反對,準備與北越謀和,在他40分鐘不尋求黨提名,對全國的演說中前38分鐘,都在談這個方案。所以引1968年詹森黨內初選是因為沒有勝算,所以退選為例,是不對的。



1979年,中東阿拉伯產油國家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,美國各地加油站搶加油的民眾互毆、甚至槍擊,通貨膨脹率高達13%,經濟成長停滯,失業率衝高,國家一片混亂。對外方面,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美國盟友巴勒維、蘇聯軍事力量大舉擴充,對歐洲威脅、恫嚇、日本經濟上崛起,美國作為世界政、經第一強權的地位搖搖欲墜,卡特總統的支持率竟比因水門事件辭職下台前的尼克森還要低。





這時因1969年酒醉開車,淹死女秘書柯普珍,怕選民記憶猶新而在19721976總統大選退讓的愛德華甘迺迪,卻因民調支持率,是以二比一以上的優勢勝過卡特,也明示要繼踵兩位被刺殺的胞兄約翰、羅伯特競選總統。美國歷史上只有3次,現任總統提名遭受同黨挑戰,而且都是在南北戰爭前後混亂的時代,所以帶給白宮團隊很大的壓力。





但卡特總統仍然鬥志高昂,19796月時分批邀約國會議員溝通,爭取支持;一位議員問他,如果民調聲望勝過他許多的甘迺迪要參加初選,他怎麼辦,卡特居然說出「我會鞭撻他的屁股(徹底擊敗之意)這種粗話,表示他已豁出去了。





1979715日在大衛營神隱了10天後的卡特,對全國發表了有名的「信心危機演說(malaise speech)」,坦承自己過去幾年治理政府上犯的錯誤,也批評美國人民的物質主義等,出乎意料,一個常被形容成「乏味」的總統,居然能發揮領袖魅力,民調數字馬上升高了十幾個百分點,直到40年後的今天,這場演說仍被評為政治上的扭轉乾坤之作。





而到了11月以後,因德黑蘭美國大使館的人質事件,民意團結在總統之下,卡特擺脫了甘迺迪,到次年8月,獲得提名,與雷根以及開始時聲勢不小的獨立候選人安德生進行「三腳督」的競爭。然而卡特抵制安德生參加辯論,反而讓許多票轉到雷根,輸掉了選戰。但原來從初選就被認定必輸的候選人,因為能誠摯面對問題,坦白反省,只因遇到「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」-雷根,才功敗垂成,卡特把現任者掌握建制權力的優勢發揮到極致!





而今日的台灣,選民們的不安,更甚於1980年的美國,所以在這民進黨初選陷入僵局之際,要拜託「英」、「德」兩位的鐵粉,鼓勵他們倆位,在相互指謫「叛黨競選」、「違背初選程序正義」之餘,能不能以有深度的辯論或演講,告訴大家總統的高度,尤其是在財團政客要將台灣推向中國敵托邦(Dystopya)的嚴峻時刻,是在領導國家,不只是管理政府!

總統候選人面對全體民意,想要取悅所有分眾,終將一事無成;如果你們做為知識分子,不能告訴被1124驚醒的選民,如何維持有意義的民主?把時間浪費在宮廟、市場與各種所謂「接地氣」的活動,那與無法闡述理念,只會嘶喊、表演的政治狂人、小丑有何差別?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